重庆将确保优良天数稳定在90%以上 让“重庆蓝”从“奢侈品”变“日用品”
发布时间:2024-06-04 09:42:05

  前不久,重庆印发《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勾勒出新蓝本。新蓝本如何实现?

  5月3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重庆市六五环境日暨《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行动“路线图”进行解读。

  重庆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而市民印象尤深的就是“重庆蓝”。据统计,2023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5天,连续四年达到320天以上。多年没有重度及其以上污染天数。

  陈卫在发布中说,以前,重庆是“雾都”,蓝天是“奢侈品”,现在蓝天白云已经成为朋友圈的常客。重庆将进一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0%以上,守护好“重庆蓝”这张新名片,让它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这只是重庆生态环境渐入佳境的一个缩影。根据陈卫介绍,《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陈卫说,重庆要加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到2027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在Ⅱ类,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同时,还要建成150条(个)美丽河湖、幸福河湖,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同时,还要保护好清洁的耕地,对耕地周边污染源进行排查整治,让吃得放心;依法对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开展调查评估,有污染的地块没有治理修复达标前不得用于开发建设,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让住得安心。

  什么是无废城市?“无废”并不是说不产生固体废物,而是通过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减少、资源化利用变大,比如减少快递和外卖过度包装、对废弃包装物进行分类,对废纸板等进行资源化利用等。

  根据部署,到2027年,重庆要建成无废小区、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5000个以上,龙8long8覆盖群众的衣食住行。

  同时,将加强垃圾分类治理,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白色污染”减量行动,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减少酒店、商超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建立废旧农用塑料薄膜有偿回收体系。到2025年,重庆力争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更多固体废物“变废为宝”。

  重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如植物界的大熊猫“崖柏”“银杉”人工繁育野归成功,还发现4种全球新物种等。

  “我们将继续坚持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到2027年,建成生物多样性观测点100个,确保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不低于90%,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陈卫介绍,将加强缙云山等重要山体生态廊道保护,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让“山城绿肺”更加清新,让渝北铜锣山矿山修复这种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让绿水青山重新焕发“颜值”,更好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重庆是超大城市,也是山城江城国际大都市,要积极探索治理新路子,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努力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陈卫提到,重庆将集中治理餐饮油烟、建成宁静小区750个,去除“油烟味”,留住“烟火气”,还“静”于民。同时,到2027年累计建成美丽城镇市级样板100个、巴渝和美乡村1000个、巴渝和美院落10000个,建成一批充满活力、留住乡愁的美丽县城和城镇。

  记者现场了解到,中心城区“两江四岸”计划治理提升109公里,目前已经建成开放了珊瑚公园、雅巴洞湿地公园等14个节点公共空间,贯通57公里滨江岸线,新增九龙滩驿站、北滨路隋棠书院等39处服务驿站,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了高品质的亲水空间。

  接下来,重庆在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上,还要抓好项目和配套建设,坚持山水、建筑、滩涂、桥梁和灯光多元素一体打造,推动滨水空间向腹地延伸,实现滨江区域的功能、业态、环境、服务整体提升,系统重塑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重庆将多管齐下、整体推进,打好绿色低碳转型组合拳。

  陈卫提到,将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将丰富资源转化为能源,推动“绿电”入渝,建成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积极推广新能源车,推动中心城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到2027年,中心城区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比例达到55%以上。到2027年累计建成绿色工厂420家、绿色园区35个。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